“小程序不做游戲”的一年
大佬講大話是家常便飯,沒人真心覺得小程序真是服務線下場景,用完即走,也沒人把不做游戲的話當真。
這種即時開啟,無需下載,也無需卸載的應用形態,對于面對冗雜注冊流程的App Store用戶來說,無疑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。
讓大家沒想到的是,我們必須等待整整一年才能打破不做游戲的“魔咒”。
“匿名聊聊”、“實用心理測試大全”等爆款小程序相繼被封號,而突破iOS贊賞功能限制的“給贊”心驚膽顫地活了下來。
至于不準做游戲的口諭,也從小程序誕生之初就被想方設法地規避。游戲類小程序“王者榮耀賽事”、“王者榮耀群排名”、“爐石相冊”等在2017年1月起就陸續上架了。
小程序發布時還真是過于低調,不準掃碼,沒有搜索,沒有入口,硬生生壓下了業界躁動不安的欲火。
如今,小游戲的出現,意味著微信官方總算“圖窮匕見”,承認了線上的,不是“用完即走”的小程序的地位,不必再遮掩它作為App Store競品的野心。
就像當年微信用一款《全民飛機大戰》開啟了微信游戲的大門一樣,小游戲也是用一個示例游戲《跳一跳》教會用戶玩法。
最遲到28日午夜,關于四個能帶來額外點數的盒子,以及連跳加分等攻略和秘籍已經廣泛流傳,200-300分或者更高的分數截屏開始傳播。
這款讓眾多微信用戶瘋狂的小游戲,只不過是一道開胃小菜。
而更要命的是,和所有小程序一樣,小游戲也是自動登錄并獲取微信個人資料和好友關系,省去了下載和注冊的環節。
隨小游戲同時帶來的,還有界面展示上的變化。小程序界面頂部由原先一個單獨的“關閉”按鈕變得更凸顯,設置了將其放到桌面(僅限Android)以及分享的快捷方式。
在聊天中也更容易調出小程序,方法是在對話列表頁向下拉。這個位置可以說是微信的一個黃金推薦位。微信對推廣新功能非常保守,可以說惜墨如金。
“H5”的絕地反擊
發展至此,小程序階段性地終結了Web App與Native App之爭。自iPhone引入全功能Web瀏覽器之后,這一爭論蔓延至今。
奈何隊友沒有一個給力的,從UC到百度推了各種“輕應用”,Firefox和Chromium還妄圖建立一個僅有網頁應用的操作系統。它們沒有一個能真正扭轉用戶的使用習慣,直到微信小程序的出現。
由于并沒有多少人真正使用,Web App的潛力一直沒有被完全發掘出來。而在小程序戰略出現之前,微信擔當了一個標準化的“H5”瀏覽器的角色。
與小程序推廣同步的是,將來不走小程序道路,沿用訂閱號、服務號跳轉H5頁面方式在微信中展示富媒體內容,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。
很顯然,騰訊將無可避免地分享由蘋果獨占,以及由少數國內安卓應用商店壟斷的,那份對開發者生殺予奪的權力。這種權力,也可以說是用戶“用腳投票”而來的。
只不過,即使你處于一個中立的網絡中,沒有使用什么大寶卡,你還是會遇到一些僅有微信小程序獨占的應用,盡管目前這樣的應用只有“跳一跳”,但以后只會越來越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