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據悉,《綱要》是規范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。《綱要》要求,堅持“統籌推進、創新引領、驅動發展、惠及民生、合作共贏、確保安全”的基本方針,提出網絡強國“三步走”的戰略目標,主要是:到2020年,核心關鍵技術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,信息化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;到2025年,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,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,實現技術先進、產業發達、應用領先、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,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網信企業;到本世紀中葉,信息化全面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,網絡強國地位日益鞏固,在引領全球信息化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。
《綱要》第23點指出,推進服務業網絡化轉型。支持運用互聯網開展服務模式創新,加快傳統服務業現代化進程,提高生活性服務業信息化水平。積極培育設計、咨詢、金融、交通、物流、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,推動現代服務業網絡化發展。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,構建繁榮健康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。引導和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,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。發展分享經濟,建立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。
此外,《綱要》第36點表示,要推動文化金融服務模式創新,建立多元網絡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。鼓勵優秀互聯網企業和文化企業強強聯合,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文化集團、媒體集團。
以下為《綱要》全文:
《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》
當今世界,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,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。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。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,增強發展新動力,需要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,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。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,建設網絡強國,是落實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,是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。
本戰略綱要是根據新形勢對《2006-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》的調整和發展,是規范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,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信息化領域規劃、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。
一、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形勢
(一)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、工業革命,正在經歷信息革命。當前,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,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。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、新能源技術、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,正在引發以綠色、智能、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突破。信息、資本、技術、人才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,互聯網推動產業變革,促進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,國際分工新體系正在形成。網信事業代表新的生產力、新的發展方向,推動人類認識世界、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,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,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,引發生產關系重大變革,成為重塑國際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、軍事發展新格局的主導力量。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、跨界融合、加速創新、引領發展的新階段。
隨著世界多極化、經濟全球化、文化多樣化、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,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,誰在信息化上占據制高點,誰就能夠掌握先機、贏得優勢、贏得安全、贏得未來。發達國家持續推動信息技術創新,不斷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,全力鞏固領先優勢。發展中國家搶抓產業鏈重組和調整機遇,以信息化促轉型發展,積極謀求掌握發展主動權。世界各國加快網絡空間戰略布局,圍繞關鍵資源獲取、國際規則制定的博弈日趨尖銳復雜。加快信息化發展,建設數字國家已經成為全球共識。
(二)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信息化取得長足進展,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相比還有差距,堅持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,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,建設網絡強國,迫在眉睫、刻不容緩。目前,我國網民數量、網絡零售交易額、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規模已居全球第一,一批信息技術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進入世界前列,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產業體系。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深化,“互聯網+”異軍突起,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轉型步伐加快,網絡空間正能量進一步匯聚增強,信息化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引領作用日益凸顯。同時,我國信息化發展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,主要是:核心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,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,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程度不高,區域和城鄉差距比較明顯,網絡安全面臨嚴峻挑戰,網絡空間法治建設亟待加強,信息化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、服務國家整體戰略布局中的潛能還沒有充分釋放。
我國綜合國力、國際影響力和戰略主動地位持續增強,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。從國內環境看,我國已經進入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,信息革命為我國加速完成工業化任務、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、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了歷史性機遇,也警示我們面臨不進則退、慢進亦退、錯失良機的巨大風險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我們完全有能力依托大國優勢和制度優勢,加快信息化發展,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再上新臺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