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安心貸暫停活期產品申購后,近期,上市系網貸平臺溫商貸亦發布公告,表示,為了積極響應監管,更好地服務廣大用戶,溫商貸將于2016年2月15日正式關閉活期項目。
誠然,P2P活期理財產品自誕生以來,其合規性備受爭議,曾有資深業內人士坦言,P2P活期理財產品存在資金池嫌疑,隨著監管細則的逐步落地,遲早是要被叫停的,投資者需且行且珍惜。
P2P活期理財產品真會成為現實版“恐龍”,瀕臨滅絕?還是只是業內人士危言聳聽?
上線53天 P2P平臺叫停活期理財產品
前不久,安心貸發布關于暫停安心寶(活期)產品申購的公告,公告中表示,因安心貸平臺產品升級調整的需要,現決定暫停安心寶(活期)產品的申購。已申購用戶可按照現有贖回規則進行贖回,本公告自發布之日(2016年1月6日)起開始生效。
無獨有偶,近日,P2P平臺溫商貸發布公告表示,為了積極響應監管,更好地服務廣大用戶,溫商貸將于2016年2月15日正式關閉活期項目。并就已經投資活期產品的投資者提醒道:“用戶投資活期項目的金額將于2月15日上午12點整統一返還至用戶的溫商貸賬戶(可用余額)。”
去年12月24日正式上線,短短的53天之后匆匆關停,原因何在?對此,溫商貸貴賓部總經理戴慧樂坦言,某種意義上講這個項目只正式運營了17天,今年1月9日,便已在平臺發布公告,暫時關閉活期項目,進行項目下線準備。
并補充道:“活期理財并不符合去年12月28日正式發布的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的精神,暫停是平臺響應監管的結果。”
業內:有違“軍規” 退出舞臺是遲早的事
誠然,在余額寶創新影響下,不少P2P網貸平臺開發了新型P2P類活期理財產品,并因創新的加入100%保本息的借款項目,使得P2P活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方面大幅超過貨幣基金,據了解,目前業內的活期產品年化收益率幾乎都在8%左右,為余額寶的3倍、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的22倍。
然而,正因引入更高風險的P2P網貸因素,使P2P活期產品受到了更多的限制,合規性也一度被質疑。
盈燦咨詢行業研究員陳曉俊就坦言,P2P活期產品需要較高的技術手段,平臺勉強去做可能會面臨流動性風險,從而造成平臺出現擠兌風險。活期理財作為打包理財,投資人不確定投資去向,與《征求意見稿》要求不符。
同時《征求意見稿》明確禁止P2P“混業”經營,平臺不得發售銀行理財、券商資管、基金、保險或信托產品,故售賣貨幣基金的也屬于違規。另外,為保證做到贖回“即時到賬”的活期理財特點,平臺大多會進行期限錯配或設立資金池,這也涉嫌違規。
“按照《征求意見稿》來看,P2P活期理財產品確實不符合相關監管精神,目前看來,有逐步退出市場的可能。”他補充道。
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家俱樂部網貸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、咨詢范聯合創始人兼CIO王沛然亦曾表示,部分P2P的活期理財產品有設資金池之嫌,且流動性也并非外界所了解的那樣可以“隨存隨取”。長遠來看,這種理財產品難以持久。
平臺:活期只是狙擊戰略 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業務
縱觀當下網貸市場,P2P活期理財產品隨處可見,陸金所、有利網、PPmoney、信融財富、小牛在線等平臺均有布局,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推出活期理財產品的P2P平臺至少有幾十家。
對此,PPmoney聯合創始人胡新坦言,投資理財市場天然存在著活期理財的龐大需求,這是廣大投資者對于流動性提出的要求,作為金融體系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,網貸行業自誕生之日起也必然面對這種需求,尤其是大量站崗資金的存在,也使得投資者對活期理財產品的需求和呼聲日益高漲,各類P2P活期理財產品應運而生也就在情理之中。
并表示,只是隨著各類P2P活期理財產品的誕生,出現了一些亂象,如發假標自融等,給正規的平臺和產品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,需要政府和整個行業的監管與自律,目前各大平臺也在認真學習和貫徹相關政策精神,希望以自身努力推動行業的健康前行。
然而,某平臺相關負責人則擔憂道,按此規定來看,活期是做不長的。“當然,目前還只是《征求意見稿》解讀階段,具體監管細則還沒真正明確。所以,在此時期內,各大平臺是否暫停P2P活期理財產品,就得看平臺自身的安排。”
他進一步表示:“就我們自身而言,布局活期只是一個狙擊戰略,各家P2P平臺都有了,我們也跟著開發布局,但是并不意味著這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業務,隨著后續P2P監管細則的明了,該停該改的還是會立即執行。”
新聞 / News
我們了解大中小型企業的生意模式,需求,我們倡導讓客戶感知產品的應用體驗價值,而不僅是產品的功能